《Hello world!》上有3条评论

  1. 从黑镜《国歌》论道德“界限”之变
    徐静怡
    2014 新闻传播学院
    201311103005
    在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国歌中,英国首相被电话要挟。得知,Facebook和Twitter红人、广受公众欢迎的英国公主Susannah被绑架,最后,英国首相不顾妻子的反对,按要求做了。其实,在最后直播前半小时,公主就被释放,而当时大家都在围观首相的笑话,居然无人发现。最后那根断指被发现是绑匪的手指,绑匪已经上吊自杀。事后被誉为艺术家的绑匪备受争议,一年后,电视台对此事件做了回顾,公主仍然在人前风光无限,首相依旧正常任职,妻子却因为猪的直播而离开他。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种新型恐怖主义,无非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的伦理学困境。有网友说:“在马路边、地铁上,我们总会见到衣衫褴褛的老头或残疾人在乞讨,当他们的乞讨是面向泛泛的大家时,我们可能可以视而不见,但一旦他们的乞讨针对于“我”,说这位小伙子/小姑娘行行好时,我们的压力便会陡增。”
    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强调的是人文精神,推崇伦理价值,倡导礼仪规范,追求理想人格等。且这些属于文化内核的伦理观,一直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思维模式。进入“信息时代”、 “网络社会”,传播活动中的“道德”“伦理”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与之而来的,从前的伦理观、道德界限被破于无形。
    美国传播学者威廉·奥尔曼说:“信息革命带来的最基本的变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方式,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 的界限”。在技术革新碰撞中,“界限”十分重要。传播中道德、伦理的“界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时间轴论道德“界限”之变
    ——“非礼亦视、非礼亦听”的直播间
    黑镜中群众对首相直播的围观,无疑是“非礼亦视、非礼亦听”。虽然现在我们也谈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然而,过去所说的“礼”,在现代的含义则南辕北辙。
    《说文解字》中:“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儒家历来对于“礼”字都做了特别的解释,有的讲得非常玄妙。其实,在我们看来, 所谓礼就是规矩、准则、法度的意思。最初,先秦时代的礼主要指宗法社会下维系政权的一套社会规范。这就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最初的语境。这是为了回答颜渊的问题“克己复礼”而解释的。到了宋代,理学家朱熹说:“礼即理也。”这里所谓“理”也可以解释为法则和规矩。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说的礼,就是一整套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我们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例如,保护国家机密,这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义务。
    如果一名记者在报道中遇到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首先,应该做到非礼勿视。国家机密的文件等等,如果与自己工作没有关系的,就不要看。同样,听到与自己工作无 关的情况和意见,如果涉及国家机密,也应该自觉地制止——这就是非礼勿听。对于所知道的一切有关国家机密的问题,除了按照一定组织的正式手续进行报告和反映以外,在任何地方也不应该随便谈论——这就是非礼勿言。最后,还要特别警惕,不要做
    出泄露国家机密的行动,比如遗失了机密文件,在同亲戚朋友通讯中暴露国家机密,以及其他泄露的行为——这就是非礼勿动。

    从空间轴论道德“界限”之变
    ——“地球村”与“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新媒体
    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令人们之间便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交往,人们之间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愈发频繁。宗教信仰、价值观 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通过学习、交往、教育和阅读等传播行为,在相互渗透、交融。在全球传播范围内达成一致的界限,是各界正在努力的方向。Facebook能把英国首相与英国人民联系在一起,在事件转为全球化之后,新媒体技术更同时、同地的把全球人连在了一起。在技术革新、道德沦丧之时,人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在迷茫与麻木不仁中,剧中悲剧终于发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