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2023-W13课后任务

访问知乎。

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另一个问题。请仔细考虑,认真作答。问有意义的问题,作高质量回答。

在课程网站最新文章的末尾留言,给出你提问和回答的两个网址(请注意是你的回答对应的网址,而不是别人首先提出问题的那个,否则找不到你的答案)。

请在本周日晚上以前完成!大家来比比,看谁的提问被阅读最多,被点赞最多?

TED观后感

邓婧宜202211110113

所谓“过滤气泡”即隐形算法以个体过往偏好为基础过滤异质信息从而打造个性化服务,因此导致个体网络环境的同质化现象。Pariser在演讲中提到这种固化使他的列表中保守派无声无息地“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观点极化的自由派。这种惯性的算法引导无疑是细思极恐的,因为它正隐形地修剪我们的思想,不仅仅是政治观念。个性化算法推荐一方面满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稳定需求顺应初始的偏好,另一方面强化我们原有的态度,阻碍了多元化信息交流。在算法过滤机制越来越盛行的今天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不信息偏食而陷入这种营养不良的“过滤泡泡”中。与“过滤泡泡”具有相似性的概念还有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信息茧房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提出,指人们在自身的信息获取网络中只听自己选择和愉悦自身的信息从而产生像“茧房”一样的视野局限。但信息茧房的形成不仅有算法过滤的因素,还有极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的选择性心理:个体的信息消费偏好导致他们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注意相似的信息源。有学者将个性化算法比作回音室效应,回音室效应更多强调的是封闭化信息群体内用户逐渐被自己的“回音”困住,是对“过滤泡泡”隔阂下极端影响的精准化概括。我们需要注意到一方面过滤泡泡的形成离不开个性化算法的强化作用,另一方面算法的调整将有助于“过滤泡泡”的破解。媒体应用可以通过优化界面引导或者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群关注到关乎社会民生的多元化信息,为具有公共价值的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提供更多流量,同时促成信息源生态的平衡。与此同时个体为摆脱泡泡的桎梏也需要克服自身获取信息的消极态度,减少对“猜你喜欢”的依赖程度。

SM2023-10周资料及任务

1.计分任务,观看TED视频:Eli Pariser: Beware online “filter bubbles” 思考:什么叫“信息过滤泡泡”,我们是否身在这种泡泡中?当前还有哪些概念来描述类似现象?如何打破“壁垒”?请把你们的想法写下,在视频所在的blog文章后留言评论即可,作为本周计分任务。欢迎同学们探讨评论。

2. 阅读《链接:网络新科学》一书。推荐必读章节:第2-6章,了解:随机网络、六度分隔、小世界、贝肯(Kevin Bacon)数、幂律网络。

4.看电影啦:自行寻找并观摩影片《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如果没时间全看,请至少看完前40分钟的内容。与下周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