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中的“公”“私”边界是否存在

    公与私的对立在古代社会社会思想历史上源远流长,对于公私界定的思想学术碰撞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私”都强烈地失去、匮乏、粗俗甚至愚昧,意味着被剥夺。私生活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散发出其自身的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我更为赞同个人主义对隐私的概念,在私人领域中,个人不受或不应受到他人的干涉,能够做自己所中意的任何事情,隐私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神圣的。

    我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公”私”边界是存在的并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此,意大利政治思想家称两者关系为“大对立”。公域和私域两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两者都是对方存在的基础,有些东西需要被隐藏起来,有些东西则需要公开展示。他们互为条件,我们需要私密的庇护隐私空间来躲避社会公共的强光,同时也需要展示个性的活跃地带。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到他人的部分,对他人产生影响的部分才需要对社会负责;涉及本人自己的身和心,个人是最高主权者。但公与私的区分也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不可以简单化将以分类,有些实践活动有时可以规划为公域,有时候可以视作私域。但公私一定要有其界限,才能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和个性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2019年新冠肺炎病毒的到来打乱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原本是眼科的李文亮医生,希望大家重视这个病毒并嘱咐临床医生做好防护,之后在事态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于医疗群中发布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源头的声明。由于事态愈发严重,许多医疗群也纷纷转发这个内容。

    可是却被人当做谣言传播,正如密尔恐惧的“多数的暴虐”,多数人打算将行为乖张者绳之以法,多数舆论对李医生这种少数特立独行的人形成看不见的压力,迫使李医生一行前瞻性的意见就社会之范。李文亮医生是“吹哨人”,他对疫情初期所做的贡献是无法比拟的,我认为他将疾病的相关信息发布在私人领域中,但公私领域界限吹弹可破,当同事们纷纷转发其观点时,他传播信息的行为就对社会造成了影响,无论是提高他人警惕还是造成他人的恐慌。那么李医生需要对他的行为负责吗?我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要对社会负责。依据情况而定,李医生的预判对疫情初期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综上所述,我认为公民个人言论和行为自由的边界一定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受到道德底线的限制的,在私人领域可以多样化发展,但在公共领域要考虑到对他人社会对影响。

宋丽婉202211110109

《黑镜》观后感

技术因人而生也为人所用,技术是人的延伸,技术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与人在文化层面存在着互构性,一方面技术为人所有,另一方面技术反噬主体,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把显示屏当作“一个通过它观看虚拟世界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城市的模拟规划,修复文物等等方面.但其同时人们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其中,会出现心理失衡和精神焦虑等问题,逐渐与现实世界脱轨.

技术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是很好的说明.社交媒体是广大群众用来分享自己观点、见解的互联网平台,现如今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电子讯息瞬息万里,全球生活同步化,时空差别、地域差异不复存在,曾经广阔的地球进化成弹丸之地.

迷你电视剧《黑镜》通过构建基于现代科技背景之下的故事,表达当代的科技对人性的利用和破坏.其中《黑镜·be right back》讲述了Martha面对ash的死去悲伤地不能自己,后又沉溺与机器人ash的畸形的依恋与爱慕之中,最终面对事实.

第一点社交媒体对于剧中人的影响表现在男主ash沉溺于社交媒体,乐于在虚拟平台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淡忘现实中妻子.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也造成了媒介环境日益危险、从而导致了个人隐私的严重泄漏.营销商利用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大量数据信息以及用户私人账号和视频再生出一具人偶,利用人们失去亲人的情感以心灵慰藉和陪伴为卖点.

第二点表现在我们或许总是用是非善恶等贬褒去定义人性,但其中微不足道的日常才能显现出真实人性,尽管剧中机器人的皮肤纹理、外貌可以做到与ash生前分毫不差,但本质上机器只是为取悦客户,无法反身思考,单纯的模仿网络上ash为自己营造的“人设”,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类,最终Martha也重新面对现实.

我认为未来是会发生剧中所描述的情况的,是由未来社会老龄化、网络社会化等大势所趋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上会大大减少性侵案件。另一方面,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单身独居的老人和残疾人,机器人伴侣将为他们提供帮助并陪伴他们快乐地度过时光.

宋丽婉202211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