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fangxin
方欣
我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公”“私”边界存在,但是很模糊且作用不大。
当处于社交媒体中的人发出声音时,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发声,或对多少人发声,重要的第一是对方的态度,就算是只是对一个人说的这种算是99%私人领域的情况,也有可能因为对方的发散而把此发言带入公共领域,就像李文亮好友群的发散。而ao3事件文章一开始就算是发布在一个相对公共的领域,并且有往外扩散的趋势,最后由于粉丝的过度参与与偶像团队的错误处理扩大了影响,直到群起而攻之。
我认为,私人领域的范围虽然有点儿模糊,但在私人领域发表的言论是无罪的,如果最后一个言论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或者影响,传播的环节才是造成了这一切的原因。公民个人言论与行为自由的边界由法律和道德共同确定,只要是思想正确的人都不会因个人言论而违反法律,法律是自由的底线,而道德则是在此底线上上一层楼,或许某些言论并不犯法,而这些言论就需要道德的规范与约束。
“公”“私”边界是存在的,敢于在公共领域直接发布的言论要经受得起舆论的考验,在私人领域虽然可以发表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表现出一些阴暗面,但是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公”“私”边界是可以被越过的,就像你的数据会被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取,所以说这个边界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公私是交融的,但是只要发言人和接收人控制住了,那么“私”就是私的。
《黑镜》观后感 方欣
《黑镜》的创作主题是表现了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既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在另一个方面使人们对于科技的依赖性逐渐高涨,甚至莫种程度上夸张的来讲,人性也和机械一样变的有些冰冷。观摩完《黑镜》的部分剧集后,相信所有人都会再它所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幻设定所带来的好处与相伴的缺点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和对于科技的一丝丝担忧,就如同它的题目,“黑镜”像是电子产品的屏幕,同时也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一张张不同的,变换着的脸,映射出一些社会现状。
人与技术是什么关系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地球变为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随时和一个在地球另一半的人交流,它也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减少了一些资源的消耗,承担了部分生产生活要求。这些优点大家都有目共睹,《黑镜》的主旨却不在赞扬这一点,虽然也有如《San Junipero》这样看似温馨美好的永生乐园,或者一些主旨并不明确,引起众人讨论的话题,但是大多数时候,它放大了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们产生一些担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再对技术加以控制的前提中,技术可以便利人,而人,才最容易因为技术而变的虚伪自私和愈发冷漠。就像《Nosedive》中那个开车的老太太,如果最终回归本心,那么一些东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智的看待与合理的使用。这就体现了“我”,我活在这个时代,我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身边的便利与优势可以成就我;而我也只是我,如果我想活出我自己,不管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相信只要人们的头脑清醒,即使未来出现了剧中的情况,最终也不会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