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公”“私”边界存在,但是很模糊且作用不大。
当处于社交媒体中的人发出声音时,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发声,或对多少人发声,重要的第一是对方的态度,就算是只是对一个人说的这种算是99%私人领域的情况,也有可能因为对方的发散而把此发言带入公共领域,就像李文亮好友群的发散。而ao3事件文章一开始就算是发布在一个相对公共的领域,并且有往外扩散的趋势,最后由于粉丝的过度参与与偶像团队的错误处理扩大了影响,直到群起而攻之。
我认为,私人领域的范围虽然有点儿模糊,但在私人领域发表的言论是无罪的,如果最后一个言论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或者影响,传播的环节才是造成了这一切的原因。公民个人言论与行为自由的边界由法律和道德共同确定,只要是思想正确的人都不会因个人言论而违反法律,法律是自由的底线,而道德则是在此底线上上一层楼,或许某些言论并不犯法,而这些言论就需要道德的规范与约束。
“公”“私”边界是存在的,敢于在公共领域直接发布的言论要经受得起舆论的考验,在私人领域虽然可以发表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表现出一些阴暗面,但是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公”“私”边界是可以被越过的,就像你的数据会被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取,所以说这个边界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公私是交融的,但是只要发言人和接收人控制住了,那么“私”就是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