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2023-2 课后任务

黄铮烨

新发明出来的技术促使了新工具的诞生,而工具可以说是人身体器官的延伸,就像望远镜延伸了视野、电话扩展了可接收声音的范围,这些都可以说是技术在造福人类。而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工具也层出不穷,线上支付解决了现金携带不便且易丢失的问题,AI智能生成协助设计与产出,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得出最优解,智能算法根据用户喜好推送内容,包括时兴的ChatGPT可以用来修改简历等。在这一层面上,技术的确为人提供诸多便利,能够帮助人省去麻烦的步骤,去除繁琐的工作,事半功倍地得到较优的结果。

但正因如此,人在依赖某些技术的情况下,会丢失自身原本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技术在延展人的同时,也截断了向人的大脑输送血液的通道,使其萎缩。就如ChatGPT,它的确能够旁征博引地论述某些问题,但不乏有数据错误或数据造假的情况。它从庞大且真假难辨的信息流中摘取部分作为回答,如果被人采用,这些缺乏精确性的、经删减缝补的、丢失部分信息元素的文本又会重新进入信息流,使信息成为一张张“模糊的jpg”。人会在依赖中失去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又因无法自主进行深入思考,转而投向所依赖的技术,形成恶性循环。

而“我”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自主的人,是一个从身体到思想都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人。“我”应当会使用技术,但不会沦为技术的附庸。

在《黑镜》第一季第二集中,人们用当时的技术创造出了一个个黑色屏幕构成的小房间,人的活动空间极其狭小,并且需要骑车获得里程以维持生计。屏幕隔离出来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Hot Show台下的观众只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屏幕呐喊起哄,人在每日骑行时也都是对着屏幕自娱自乐,在狭小的阴暗的密闭空间里,在这样一个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支付里程的社交媒体中,人显现出神经质的一面,又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趋同,人的个性被磨灭了。在日复一日投放的广告中,传递着屏幕之外“乌托邦”的信息,人逐渐被驯化了,对当下生活的麻木,或是放任自流,抑或是被激发出对顶层权力的向往。整个社会不再多元化,而是变得像机械一样,没有人气,有的只是倒伏与顺从。技术使人不再是人了。

在未来,如果人自身没有丧失思考能力,还存在坚定的自我意识,并且有相关技术使用规范,应用该技术的开发者能够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那么就不会走到技术裹挟着人的这一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