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再曦社会媒体传播学第一节课后思考:关于黑镜

第一季第二集

本集中的人类社会被置于了一个极具封闭性的空间,最普通的人只能靠着跑步机通过纯粹的个体力量去获得生存价值,而该文明中最大的社交媒体就是“舞台”,人们化身虚拟人物在观众席上肆无忌惮的发表想法。这一切都是通过极为发达的虚拟网络完全公开的,供人评头论足的,人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故事中女主率先牺牲,失掉了自己的纯真和歌喉,男主在悲愤的说出这个社会的真理后仍然败给了现实欲望。其中的几个配角同样展现了社交媒体在该社会中的制霸地位,在言语自由中人们长期处于一无所有的境况逐渐丧失生活的大部分意义,而转向生存的追求,正如男主所说,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是能被真正拥有的。在此情况下,人类引以为傲的道德秩序公平正义已然消散。

第二季第一集

本集中的社交媒体很贴近现实——互联网。男主意外身死之后人工智能通过网络浏览男主生前记录模拟出一个拥有男主的口吻和外貌的人。那么问题是:这个人还是女主的爱人吗?人类科技可以赢过死亡吗?那么显然最终女主的答案是:不是。从一开始的惊喜到各种细节的陌生,女主最终对这个人工智能产生了恐惧并束之高楼。也许网络媒体可以抚慰悲痛,但是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放手才是真正的解脱。

第三季第一集

本集的社交媒体是手机评分软件,类似于朋友圈。这个评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并且很大上决定了他人的第一印象,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交流了解的过程而仅凭分数去评判别人。因此它几乎已经取代了金钱在社会中的地位,成为所有阶级一致的追求。女主在追求评分的过程适得其反内里逐渐溃败,最后在监狱中撕下了虚假的装扮展现了真实的自己。可见,社交媒体制霸对人性的压抑,当来自他人的随意评判被合法化甚至成为准绳和武器时社会看似美好平和内里却早已压抑了太多不满。

第四集

本集与第二季第一集探讨的问题类似,关于科技与死亡。虚拟世界的创建使得数字生命得以存在,人对于肉身消散之后的事拥有了两种选择,而这个虚拟世界也成为了生者与亡者共存的社交媒体。这个媒体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重新活在自己美好的记忆中,永葆青春不再分离。毫无留恋或是于心有愧的人可以选择死亡,而有所不舍的人可以选择进入虚拟世界成为数字生命。也许到了最后人类社会会完全数字化,那么此时人类还存在吗?

第六集

本集讲的是为了稳定环境创造出的机器蜜蜂在认为指导下的屠杀事件。以此为媒介打击网络的言论自由,让人们意识到人言可畏。同样揭示了社交媒体上言语肆虐带来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同时带来的便利与控制,以及技术所存在的失控。

总之,技术的高度发展会扩大人类社会现有的矛盾,容易引发一些社会危机。如果将科技引导下社会媒体置于很高的位置,极易导致人类社会运作的恶性循环,破坏人类固有的道德底线威胁“本我”的存在,因此社会媒体和技术发展的管控十分重要。我认为第二季第一集和第三季的四、六集有可能发生在未来,其余我觉得是将社会矛盾极端放大所得出来的产物具有启示和警告的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