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玛莉
在《理解媒介》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媒介的不断转换与发展,从显现度低的冷媒介虽科技进步逐渐发展为极为清晰、迅速的热媒介,其中人在媒介传播中的角色有了很大改变,在《理解媒介》中写道:“我们正在退出视觉的时代,进入听觉和触觉的时代。”
我认为当人不能通过阻挡视觉而去阻隔媒介传播信息时,这种媒介便会变得危险起来,它将可以突破人类的主观意愿,而充斥人的各个感官,电子媒介作为非线性的、重复性的、非连续的热媒介,它给予人类的参与空间是极小的。
在《黑镜》第一季第二级中,许多人每天生活在完全热媒介的空间中不断骑行积攒路程,而这些路程也只能去购买极为局限的服务和物品,所有感官面对重复的信息输入,当他们捂住眼睛拒绝接受令他们抗拒的信息时,相当智能的电子系统将不断发出警报让其继续观看,而本应是主宰者的人类却变得无能为力。在长时间的被热媒介所包裹,人们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正如麦克卢汉所说,这会堵塞人们洞悉的目光、创新的思路,这将慢慢扼杀人类本质上最珍贵的好奇,因此我们应接受不同媒介的存在,而不是让所谓先进与智能的媒介去替代一切,媒介应是服务人类接受信息的载体,而不是包裹式的普遍化输出,人类之于媒介,一定是有其可自由想象和创新的空间,人应去把控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控制。麦克卢汉写道:“媒介是‘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非‘使人知其然的动因’,电子媒介赋予了人类极大的便利,它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维度的,但当人们赋予它过度的主观权力,人类很容易变成“电子宠物”,进入一种循规蹈矩的重复性生活,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许多人愿意像《黑镜》中的生活模式,制定许多电子计划、闹钟来“督促”自我学习和控制自己沉浸在热媒介中的时间,但人总是有权利去进行选择——我相信未来人不会将自己置于像黑镜中如此危险的地步,让自己无法逃离电子包裹,失去了信息选择权,那将是对人类创新社会的毁灭性打击。
相较之下,我更喜欢《黑镜》第三季第四集中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科技不是来用于“教导人”,而是延展濒死之人的意识与精神世界,让人可以在科技的支撑下拥有属于自己的“永生世界”,使人们有机会更圆满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这才是人类发展科技的美好目的之一。